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日志

 
 
关于我

沉迷于孩子们单纯美好,充满快乐和欢声笑语的世界,沉醉于孩子们明亮清澈,充满好奇和智慧的双眸,惊羡于孩子们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愿和孩子们一起在画画的路上享受原本就属于孩子的简单的快乐......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通知桃子,并注明出处!谢谢!有需要请和15802742788联系。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2014-12-05 12:09: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芹芹老师

2010年来到童画童心,最初只是觉得跟孩子相处比较简单,童画童心五彩斑斓的环境也让我感觉这里的事情很好玩。我好像也特别有孩子缘,从第一天来跟孩子在一起就感觉特别自然舒服没有拘束,就这样从助教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经历了童画童心从综合课到特色课到年费课转变的整个过程,中间有酸,有苦,有难,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经历这几年的课程转变和教学实践,对童画童心的理念多了更多的理解,对儿童行为心理及儿童美术发展规律也有了更深更切合实际的体会。上课也从最开始好玩的一个心态变成现在一件认真去做的事,这节课上什么(内容及美术技能),以什么形式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为什么要这么上(教学目标及重点),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教学流程优化),跟前后课程有什么关系(阶段教学的连续性)…多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和责任。

低幼段教学我们都知道过程重于作品结果,说易行难,作为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看结果,结果好,我会开心有成就感,有时候结果不好,自己也会苦恼接受不了(家长经常也会有这种情况)。现在教学中最大的进步是接受度的提高,不拿自己的审美倾向和喜好去要求孩子。不论孩子的画面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要过程中孩子没有问题,我都可以接受。对孩子对结果的控制减少了,教学过程也更加放松和享受,当我不再看结果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结果都出人意料的好。现在教学依然会碰到各种状态和问题,但是更加的淡定温和,练习接纳和倾听,也帮助家长们接纳和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同时学习积极正面的导向,利用语言和行为的艺术去解决孩子课堂中的各类问题,留意每个孩子的过程。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多的感悟是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我们眼中的问题都是有原因的。这里跟大家分享最近这两周课堂看到的事情


南湖校区周日早上9:30A的课堂记录11/23----反常的可可

南湖校区周日的小A班最近迎来了一个新成员---可可(三岁)。可可是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第一次到画室,知道要跟我一起玩一节课,小姑娘表现的很大方,没有丝毫拘束或对环境的敏感畏惧,自己拿了纸笔就开始自由的涂鸦。课前很愉快的跟我参观了画室,学会了打水,还自己上了厕所。我称赞她第一次来很厉害!小姑娘很大声很自豪的说:我在幼儿园是小班长呢!

上周日上课,可可是爸爸送来的,要上课的时候,可可爸爸跟我说要出去办点事,说下课再来接。跟可可打了招呼,爸爸走了。可可自己玩着,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

上课的时候,发现可可的状态有点奇怪,玩游戏的时候热情不太高,讲故事的时候,也不像之前凑在我面前,等到孩子自己画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很开心的去挑自己喜欢的颜料了,她呆在一边也不拿。我问她:可可,你怎么不拿颜料呢?可可说“我不想画”为什么今天不想画呢?可可没有说原因,只说不想画。真奇怪!之前小姑娘对颜料这些可感兴趣了!应该是有什么事!旁边的新新听到可可的话,受了影响,跟着说自己也不想画,但是手上却拿着颜料没停下来。

孩子这会儿表示不想画,我没有要求她必须画,让她在旁边玩一会,超轻土的部分,想着可可应该会很高兴的参加,可是可可躲在旁边不时往教室外面跑,轻轻的提醒她“可可,不要出大门哦!”安排好其他孩子,出来找她,可可站在教室外面,“怎么啦,可可,今天怎么不想画画呢?今天心情不好吗?”可可没有说话。心里很疑惑,也只能安慰孩子“没事啊,如果不想画今天的主题,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咱们到教室里玩,要是跑出去了,跑不见了,爸爸妈妈还有芹芹老师都会着急的”。可可听了我的话,进了教室说:我自己画。小家伙拿了记号笔,刷刷刷就开始了。画了一会,小家伙又跑到教室门边。我一直悄悄的关注着。“可可,有什么需要可以跟芹芹老师说哦”。过了一会,小姑娘跑到我面前,“芹芹老师,我裤子里有粑粑”“拉粑粑了?”“恩”心里忽然一酸,孩子知道自己拉粑粑到裤子了,不敢说,鼓起很大的勇气才告诉我。“没事,走,芹芹老师带你去厕所看看”。到厕所,一边帮可可清理,一边说:可可,以后要上厕所,可以跟芹芹老师说哦!有什么事情自己解决不了都可以找芹芹老师!可可点头答应了!清理干净,回到教室,可可开始对孩子们玩的剪刀感兴趣了,参加了剪刀赛跑的游戏。我以为孩子没事了,问可可:这会感觉好点没?可可一边玩着剪刀,一边说:“感觉好点了,可是芹芹老师,我还是有点不高兴。”“为什么呢”“爸爸不在外面”原来孩子往教室外面跑,是去看爸爸!可能是想寻求爸爸的帮助!课后可可告诉爸爸:想爸爸了!

后记:孩子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当孩子出现我们眼中不好或反常的行为时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武断的仅凭表面的现象的来责备可可,而是选择了观察和接受。也很感动可可最终信任我,把自己的问题告诉了我。这里也特别感谢可可爸爸,爸爸来后问可可上课玩了什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对自己的离开表示了道歉,但也说明是打过招呼的。可可拉粑粑到裤子里,没有参加原本的课堂内容,爸爸没有任何责备的言语,表示了对孩子的接受和理解,看到可可玩剪纸玩的很开心,没有催促而是跟可可约定了时间陪伴可可一起玩了剪纸的游戏,看到父女两人互相往对方的脸上贴小纸块,我知道可可今天的问题解决了,这件事不会给可可造成不好的压力和阴影,自己内心也充满了的感动!希望所有的家长在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时都能更加温柔更加淡定,透过不好的现象去倾听孩子的内心,避免不明事理的指责或者草率的给孩子戴上一个不好的帽子。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南湖校区周六幼儿D早上10:00的班级11/22----哭泣的皮皮

南湖周六早上的班级都是老学员,孩子们在课堂已经很放松自如,状态也都比较稳定。这节课孩子表现都很好,听讲做事的时候都很认真,速度也很快,孩子们没有什么特别状况,点评也比较简单,比较快。点评完家长跟孩子都在互相交流,皮皮的爸爸还没来,小家伙嘟着嘴对我说:爸爸还没来!安慰她:没事,今天下课下的比较快,爸爸一会就来了,咱们在教室玩一会。过了一会爸爸来了,跟皮皮解释:爸爸有点事,在外面来晚了。看见爸爸来了,以为没事了,正在收拾教室,忽然就听见皮皮哇哇大哭起来。问:怎么回事,爸爸说“没事,因为我来晚了哭呢。不用管,让她哭一会。”然后爸爸就呆在旁边等待大哭的皮皮,期间其他孩子、家长听到声音纷纷过来关心询问,皮皮只是很大声的哭,爸爸都很淡定的说:来晚了,不高兴,让她哭一会。没有责备,没有烦躁,也没有安慰,只是在旁边等待。过了一会,皮皮不哭了,问爸爸有没有带吃的,然后父女两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开始说起话来。

后记:皮皮因为爸爸来晚不止哭过一次,有几次都是上课的时候很开心,下课的时候因为爸爸来晚了就哭了,孩子是想通过哭来表达自己对爸爸迟到的不满,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爸爸如果真的是因为有事耽误了迟到,也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是皮皮爸爸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面对大哭的皮皮,爸爸给出自己的解释,在孩子不接受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哭泣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哄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没有责备阻拦孩子哭泣,孩子哭泣没有走开选择在旁边陪伴,让孩子自然的把不好情绪发泄出来。这是非常棒的!爸爸知道皮皮哭泣的原因,皮皮很介意爸爸迟到,爸爸以后也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尽量提前一点过来哦!这周爸爸提前来接皮皮,皮皮下课很开心的要爸爸帮她记录自己画面的故事。



雄楚校区周日下午15:30幼儿E11/16    发呆的童童

童童已经上了6次课了,前两次课要求妈妈陪,为此还哭过鼻子(因为工作关系,童童平时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所以特别珍惜周末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上课就有点舍不得跟妈妈分开)。后来都是完全独立在课堂,而且适应的很不错。上周我们帮怕冷的小豆豆学游泳变成不怕冷的菊花,课堂气氛很热烈,孩子们都很放松,玩的很开心,等到自己做的时候,孩子们迫不及待拿好颜料就开始了。童童选了自己喜欢的紫色也开始了,不一会她的小豆豆就开始“游泳”了,看她状态不错,我便走开了。过了一会转回来,感觉她的小豆豆已经快有菊花的样子了,再转过来的时候,小姑娘蘸着颜料,没有发现异常。再转过来,发现她的画还是之前的样子,小姑娘坐在位置没有动笔,好像在发呆。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吗?她说没有问题,我便又走开了。等我再看向她的时候,发现她好像还是在发呆,轻轻的提醒一下,她又开始动了。再后来就发现我看她的时候她手上蘸着颜料,但是看她的画,还是之前的样子,有时候左看右看就是不动。奇怪呢!小姑娘之前挺麻利的。超轻土的部分也发现她速度很慢,看到她有时候左看看右看看像在发呆,提醒一下手上又动着,可转过来转过去看到进度都差不多,最后的作品感觉完成度不太高。小姑娘不喜欢今天的内容吗?还是今天发生什么事不想做呢?

后记:课后问助教程程老师有没有观察到什么情况,原来啊,小姑娘不是不喜欢今天的内容,也不是不想做,而是太喜欢了。小姑娘之前可能没有玩过这些,看到颜料跟超轻土可好奇了。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体验材料的过程上,而忽略了作品。玩颜料的时候对颜料很好奇,搅一搅,拿起来看一看,再搅一搅,再拿起来看一看,简单的游戏对孩子来说却充满乐趣。超轻土的部分也是充满好奇,拉开合拢,揉一揉,捏一捏,再拉开合拢…这是孩子自主体验、探索和感受的过程,这是多么值得鼓励的事情啊!孩子没有玩够,当然要继续玩,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对孩子来说,作品和结果是不重要的,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的宣泄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妈妈老师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接纳和理解,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过程,不以结果论“英雄”。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这种对材料的自主体验、探索和感受在低幼段孩子身上比较多,经常会有孩子开始画的非常好,后来慢慢在探索中将自己的作品画的让人看不出来是什么,尤其是当出现新材料的时候,所以当教学中出现一个新材料的时候,我们的课程会安排一些体验的时间鼓励孩子充分的体验。只是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体验的时间长,有的孩子需要的时间短,如果有些孩子觉得体验的时间自己没玩够,那下次再用这个材料的时候还会继续自己“玩”。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些,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可能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或者“瞎画”,甚至阻止孩子的自我探索,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来做,慢慢孩子不愿意自己探索感受了,跟随大人的要求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了,又或者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变得脾气暴躁,真的“不听话”了。希望家长了解这个过程,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尝试,给孩子时间探索,相信你会看见孩子的成长。


南湖校区周六下午16:00幼儿B班  成长的天童

天童是2014年春季来的,虎头虎脑,大大的眼睛透出一股机灵劲儿。第一节课小家伙参与度和适应性都很不错,作品也很有个人的感受。后来课程进入了水粉的课程,发现小家伙对水粉很感兴趣,总是喜欢用小手蘸水粉做各种尝试,用手抹、点、画…有时候甚至只是把手伸进颜料盒把玩颜料,在手上搓揉,感受颜料的质地和蘸在手上的感觉,玩的停不下来。经常开始画的挺好的一幅画,后来就被他的探索涂的面目全非,但是整个过程孩子玩的非常开心。如果不了解过程,不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就真的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了。

别的孩子的画可以看出画的是什么内容,天童的画看上去画成了一团,天童的妈妈最开始是有困惑的,在网上跟我聊天童的状况,担心孩子上课不专心,贪玩。当了解这是孩子自然探索的一个过程,天童的妈妈没有责备孩子,没有阻止孩子探索材料,而是接受和尊重孩子目前的状态,给孩子时间成长。当孩子的画面有点看不出来是什么的时候,下课点评我会把作画的过程告诉来接他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表示接受。为了帮助爸爸妈妈“倾听”孩子的画,有时候我会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孩子的画,孩子描述,家长客观记录,通过询问倾听记录,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哦~原来是这样的!很有意思啊,孩子的画是清楚的!

天童对水粉的探索持续了整个学期,只要有水粉的部分,他的小手都会蘸满水粉。即使现在玩水粉,天童有时候还会继续不同的探索。感谢天童的爸爸妈妈给孩子时间成长,也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从上半年到现在,慢慢天童知道可以自己玩,知道如果自己觉得今天的内容完成了可以跟我另外要纸在另一张纸上做探索,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没有受到压制,所以当孩子感觉“玩”够了,注意力转到作品上的时候,他的作品表达都非常顺畅大胆,天童在超轻土剪纸的环节表达是非常好的,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且现在水粉的部分也有控制了,不再涂抹成一团,他的注意力会关注画面,觉得自己的表达够了就会停下来。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2014年秋季天童的一些课堂表现: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接纳孩子,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 - 童画童心 -

 

 

    


  评论这张
 
阅读(92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