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日志

 
 
关于我

沉迷于孩子们单纯美好,充满快乐和欢声笑语的世界,沉醉于孩子们明亮清澈,充满好奇和智慧的双眸,惊羡于孩子们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愿和孩子们一起在画画的路上享受原本就属于孩子的简单的快乐......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通知桃子,并注明出处!谢谢!有需要请和15802742788联系。

读《艺术治疗》P17-18谈如何评估儿童画作  

2010-05-07 17:14:49|  分类: 桃子老师读书笔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读《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P17-18

——关于如何评估儿童画作

2010-5-6        2343

经典摘抄:

笔者认为:

画作反映个体“当下”的身心状况,当无过多或过于强烈外在因素,足以影响个体生活时(如病痛、搬家、转学、丧亲及儿童虐待等),画作便能忠实的反映孩子的成长,尤其对较小的孩子而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尤其在样式化期之后,特定的文化因素对画作中物体概念影响便与日俱增。

 

评估画作时,除了需要考虑绘画当下的情境、因素及绘画表现的视觉心理外,孩童的出生史、发展史及生理状况让我们得以掌握画作中的线条品质、均衡感、特定的构图或图式及独特的用色方式;至于一般人最感兴趣,甚至将之视为神秘且可贵的图画内容,则与个人的生活较为相关,而较大孩子或成人绘画的独特风格则或与个人已成型的人格特质有关。

 

无论如何,所有的绘画评估,均不应背离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也不能忽视智力对绘画表现能力,尤其在概念的获得上可能的影响。

 

学有专精者或许能透过绘画评估工作来判断画者的心理年龄,但个人智慧能力的高低与绘画的美感表现能力,就后现代艺术的观点而言,却无特定的关联。

 

绘画的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个人独特且真实的自我。无论智愚鲁钝,创作的历程均是值得肯定的。

 

读后感:

区区两段文字,不足500字的内容,我细嚼慢咽,逐字逐句的反复品读,给我极大的震撼,我产生很强的共鸣,甚至我就觉得这些话简单就是在说我对儿童艺术行为及作品的看法。

 

这些文字已经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了,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观察谈谈自己的感受。

 

简单点讲,这些话就一个意思,评估儿童的作品,一要看绘画“当下”的情境,即画的主题的表达情况,二要结合孩子的出生史、发展史及生理状况来理解作品中的线条品质、均衡感、特定的构图或图式及独特的用色方式,三要结合个人生活来理解作品的内容。

 

我的经验多与课堂美术活动相关,因此这里暂且撇开更能真实反映孩子身心发展情况的涂鸦不谈,单就讲讲孩子课堂作品的评估吧。

 

我对孩子作品的评估,通常是不考虑美学范畴的,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幅作品都是最好的!无论什么样的作品都是最棒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我看来,只要是教学活动,都是有教学目标的,童画童心教学也不例外。虽然我们追求 “无痕教学”, 努力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孩子的感受,给他们表达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在教学目标的统筹下,孩子课堂完成的作品,一定会带上老师的影响和影子,因此,看第一点,从情境的角度来评估作品,作品其实和孩子是无关的!因为情境是由老师决定并创设的,孩子只是一个参与者,只要孩子的作品表现的是相关内容,作品就是成功的,他的课堂行为就是有效的;

 

再看看第二点:

作品中的线条品质,这是大家经常关注的问题,就是常挂在嘴边的线画不直啊,怎么画得乱七八遭啊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作品的均衡感,是画作构图饱满且错落有致的感觉;

特定的构图或图式,是与均衡感相对的概念,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画在纸中间的人、画在纸一角的太阳、画在纸下端的地平线等类似的缺少变化的构图,

独特的用色方式是作品显示出作者与众不同的用色偏好。

 

上面的问题是属于画面的形式上的东西,当然还包括剪刀使用情况等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其实也和孩子无关。因为这必须结合孩子的出生史、发展史及生理状况来理解。孩子只是所有这些情况的载体,并不主导这些情况的发生。如:线画不直,可能和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有关,不直的线条只是客观的显示出孩子的目前生理发展状况,但孩子的生理发展快慢是不受孩子主观支配的!画面乱,可能和目前的认知及性格有关,认知及性格也是不受孩子支配和控制的。尽管孩子的作品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受自己支配的问题或不足,但他只要还在绘画及表达,这件作品就是成功的!

 

至于作品的内容,就更与孩子无关啦!因为画中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相关。为什么有的孩子总爱画各种生物?因为这就是他生活中的关注点。为什么有的孩子就爱画车?因为生活中天天见,他印象最深刻,且目前没找到比车印象更深刻的东西。为什么有的孩子总爱画家庭生活及活动?因为他生活甜美幸福,且生活中的圈子只和家人度过……作品中内容丰富,那只能说明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量大,眼界开阔。作品中内容单调,也只能说明孩子的生活单一乏味。很难想象,没有见过恐龙的孩子,如何能画出恐龙呢?因此,不管作品内容是否丰富,只要有表达,就是好的!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评估孩子的作品,就是不根据上面的内容来评价,我们也一眼都知道那个最好,哪个不好。这种评价过于单一,且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这种评估对孩子不公平!如上所述,所有的环节都不是孩子主导发展和变化的,自始至终,孩子都只是教育及成长的承载体,他只是通过线画不直告诉我们,他的小肌肉还没长好,还需要多动手练习,他只是通过小小的形象空空的画面告诉我们,他现在很紧张、害怕,只有画小点才能觉得不被人注意,躲在角落里觉得比较安全、自在。作品显示他真实的状态,告诉你他需要什么。试问哪个孩子不期望自己当好孩子,作品最棒呢?如果我们无视这些,一味的责怪孩子为什么不画好,线为什么不画直,为什么不画大,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伤害!

 

我欣赏孩子的作品,一看情境,二看形式,三看内容,我不关注画面的情景完成度有多高,排第几,我只关心为什么有的作品主题不突出,为什么线画不直、为什么下不了笔?为什么画得小?为什么内容空洞?我会尝试引导孩子调整画面,但我尊重他的最终呈现,因为他改了,就是他能做到只是暂时忽略了;他如果没改,那就是他现在还无法理解和接受。这就是孩子现在的样子,他现在也只要表现出现在的样子就好了。

 

当然,我虽然不从美学的角度评估孩子的作品,但并不表示我的教学也不考虑美学上孩子艺术能力发展的需要。相反,我们课题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创设及教学情境的经营,都是为了孩子美术能力的发展服务的!以童画童心学员的学习情况来讲,只要孩子持续的参与我们的教学,是可以促进儿童美术能力正常甚至提前发展的!个别表现发展滞后的个体除了超年龄报班的人为失误外,都是有儿童自身出生史、发展史、生理状况等更深层次原因影响的。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的孩子的“问题”来自于忽略孩子当下的身心状况进行的纯美学意义上的错误的评价!

 

童画童心的课程设置是适合儿童美术能力发展规律的(符合发展心理学需要的),我们专注于儿童更健康、科学、合理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专注于从儿童美术作品中发现儿童的真实情况,专注于发现问题,专注于解决这些问题!

 

从教育的角度和孩子发展的需要来看,绘画的价值,在于它反映了个人独特且真实的自我。无论智愚鲁钝,创作的历程均是值得肯定的。越是画不好、越是不敢画的孩子,只要他、还愿意去试着创作和表达,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最美的艺术品!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之下创作的艺术品,在这件作品完成之前,创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完美的过程一定会收获完美的结果,拔苗助长一定不会有好收成!孩子现在是什么样就让他是什么样好了!只有时机成熟,他一定会表现出他的发展的!相信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评论这张
 
阅读(915)|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