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日志

 
 
关于我

沉迷于孩子们单纯美好,充满快乐和欢声笑语的世界,沉醉于孩子们明亮清澈,充满好奇和智慧的双眸,惊羡于孩子们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愿和孩子们一起在画画的路上享受原本就属于孩子的简单的快乐......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通知桃子,并注明出处!谢谢!有需要请和15802742788联系。

读《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2010-05-04 21:37:13|  分类: 桃子老师读书笔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书名: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作者:陆雅青

概况:原书第三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10月第三者版,

200910月第1次印刷

                                                                                                                                                            

读书有感:

2010124

1、绘画诊断不分当事人的年龄、性别和精神状态,均与儿童绘画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成人的绘画表现,除非在中学以后仍曾接受特殊美术训练,否则均可能停留在12岁的儿童或以后的青少年的绘画阶段。(P6

2、近代美国的艺术教育大师Eisner提出:

1)儿童艺术的发展并非发育成长的自然结果,而是受其经验所影响的过程。

注:

儿童随着年龄的成长,美术能力会经过涂鸦期(1-3岁)、象征期(3-5岁)、意向表现期(5-8岁)、视觉写实期(8-12岁)、客观写实期(12-15岁)慢慢的发展和提升。这是儿童的艺术能力发展的规律和共性,但这种规律会受到干预和影响:比如持续的、合理的、科学的学习,会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正常或提前发展;不合理的教学会阻碍孩子的认知和感受的发展,最终影响艺术创造力的发展;成人合理的干预会促进儿童艺术的发展,不正确的欣赏和干预则会阻碍艺术能力的正常发展。

2)艺术形式的创作是下列3项因素所交互作用的活动:

a 、以心去知觉自然环境和去想象事物在视觉上可能的形象的能力;

身心健康的孩子都能对物象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观察、有感受,这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

b、处理素材的能力;

c、创造样式的能力。

注:

这两项能力,直白点讲就是儿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如果儿童是表达自己的时候有足够的自由,得到正确的指点、欣赏和干预,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处理自己所需的素材、同时无意识的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绘画样式。

这个能力就和说话一样自然。每个身心健康的儿童都应该具备,但实际上,很多儿童在自由涂鸦的时候,不知道画什么,要么会说不知道该怎么样画,要么就是画的都是相同的画!这就是表达受挫。大人们在抱怨孩子不会画画的时候,更应该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造成孩子表达受挫,连自由涂鸦绘画都不敢了!

郭宋萱是我目前见过的观察和感受外界物象最敏感,绘画表达自己想法最自由的孩子,观其涂鸦,总能一眼看出她最近在想什么,都看了什么了,都玩了什么,都过了怎么样的生活。陪她涂鸦也最痛快,2个小时,我无须多做什么,只要给她足够的画材,她就能满满的画上2个小时,作品也都非常生动,稚朴得很感人!作为老师,我一直认为我除了惊讶她笔下的奇妙世界外没有多做别的什么,她表达如此自由舒畅,和妈妈一直的付出、理解和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吧!

Eisner的观点除了重视儿童本身的成长因素外,也强调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尤其是由学习得来的经验,因此,只要时机成熟,教材教法得当,儿童的视觉艺术能力是可以经由学习来培养的。(P16

注:

儿童的视觉艺术能力是可以经由学习来培养的,我想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事实上,也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关注,所以才会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并且各个班都非常火爆。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个前提:时机成熟且教材教法得当!

时机成熟,指孩子的年龄要符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好比上小学要满6岁,上1年级满7岁以此类推;

教材教法得当,指课程的设计和课题内容安排要贴合孩子的需要,太难孩子不容易达到会产生挫败感,孩子得不到成就和自信,会打消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孩子会因为太容易达到而自满,产生懈怠情绪,久之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也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和培养。

同时,我们还得注意,孩子的学习主要来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童画童心的学习,就是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补充。只有互相配合好了,才能促成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良好发展。

把学校教育撇开(因为我从事的是校外的教育),很多时候,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失衡的状态,孩子在童画童心的作品和涂鸦作品的反差就是最好的证明。童画童心的美术教学,因为有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的作品都非常棒,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自由涂鸦的时候会不知道画什么,会说不知道怎么画,甚至逃避涂鸦!和家长的沟通中,也经常聊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对如何引导孩子涂鸦有很多苦恼。

我作为校外美术老师,社会教育的一小份子,凭着自己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热爱,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尽可能减少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对孩子成长造成的潜在的损失,但孩子涂鸦显示出的家庭教育的不足或缺失,我觉得痛心和可惜的同时,只能在家长求助的时候尽自己的可能提些建议,但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家庭教育的难题,很多时候觉得力不从心,也觉得鞭长莫及。毕竟孩子来童画童心画画一周最多2小时,这对孩子成长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

3、归纳以下11点来观察儿童画(P16-17

1)儿童艺术显现的特征随年龄而改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均随年龄的成长而增加。

注:

这一点与杨景芝总结的儿童能力的发展规律不谋而合,儿童的艺术作品是显示儿童年龄状态、性格特点、潜意识心理活动的客观证据,因此我们教育工作都和家长们不要轻易批判孩子的作品不好,而应该找出造成作品不好的原因,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我们也不要刻意改变儿童的创作意图,因为儿童只能表现自己看到的和想法的,你替他想的他想不到,因此也画不出来,画得出来也不会愿意。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要时刻学习,提高自己,更好的了解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规律,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能力和发展上的需要,不要拔苗助长,超前教育,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基础,人为的降低儿童的学习要求和进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儿童倾向于夸张或省略艺术作品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其作品反映出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的内容。

注:

因此,当你看到儿童那些夸张怪异的、让人惊讶的、超出你的接受能力的作品时,当你看到儿童缺胳膊少耳朵的作品时,在惊讶之余,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因为这些在你看来不正常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一定要多学习,了解哪是儿童正常的表现和反映,哪些是不正常的,心中有数,自然见怪不怪。

3)儿童在学龄前后几年的创作强调样式性表现,以后便逐渐扩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注:

儿童学龄前后几年的创作强调意向性表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表现,是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8岁之后,随着儿童知识和经验的累积、认知能力的发展,观察力得到飞跃的发展,开始进入视觉写实期和12岁以后的客观写实期,这些都是以具象、写实为基础的,并且年龄越大,儿童的作品越具象、写实,越画得

这个过程就是从意向表现期(5-8岁)过渡到视觉写实期(8-12岁)再过渡到客观写实期(12-15岁)的过程。

4)儿童的绘画反映出其生理的发展,如画中细节的分化程度与其知觉上的成熟度有关,而涂鸦期的线条表现也与其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形、眼手协调等有关。

注:

因此,不要对你的孩子说:看,别人画的多细致啊,多丰富啊,多饱满啊!

                        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啊!

                        看,别人画得多轻松、洒脱啊!......

这是对你家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你看到的就是你家孩子现在应该有的状态,不是他达不到你想要的样子,只是他现在是这个样子,将来超出你的预料都是说不准的事!

还是平常心对待,就让他是现在这个样子吧!时机成熟,孩子自然会发展,时机不成熟,你再急再说,除了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是不会有其他的作用的。

要想获得平常心,还是得学习,自我提升,知道哪些表现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哪些才是需要特别关注和对待的,才是真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行动。

5)不同素材的表现法有满足儿童不同目的的趋势,如描绘(drawing)较利于传达观念,而彩绘(painting)则利于情感的抒发。此点即艺术治疗中媒材使用法的基本论点。

注:

简而单之,描绘就是儿童的线稿,线稿最利于表达儿童的绘画意图,这就是观念的传递。彩绘简单的理解就是线稿上色的活动和过程,彩绘的过程中,不同的儿童搭配出来的色彩是不同的,这是情感抒发的需要,因为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情感。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76713/

人们看到某一种色彩时,会引起心理上的某些反应,并产生联想。例如,当人们看到绿色的植物,蓝色的水时,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看到红色的物体时,会产生一种热烈、温暖的感觉……

色彩的象征意义与心理联想常常因为国家、地域、风俗习惯和时代风尚的差异而不同。

红色象征热烈、温暖、喜悦、勇敢,多用于喜庆欢乐的场面;它常常与血、火相联系,救火车、灭火器多用红色;在公路、铁路上的信号灯中的某些警告灯采用红灯;

橙色是一种较为明亮的颜色。它象征着光辉、温暖与欢乐,多用于表现富裕、健康与华丽等。

黄色是所有色别中明度最高的颜色,是光明、辉煌、希望的象征。中黄和金黄多用于表现财富、高贵和辉煌,如宫殿装饰和帝王的龙袍多用这些颜色;浅黄色具有轻柔、飘逸的美感。

绿色被人们用来比喻生命、希望,是自然界中最具活力的色彩。绿色使人们感到、平静、心情舒畅;嫩绿色给人以希望,具有生命的活力;深绿色则给人以茂盛、欣欣向荣之感。

青色象征着宁静、悠远、寒冷和悲哀,青色适于表现深沉、朴实的情感。

蓝色的象征意义取决于它的明度:明度高的蓝色象征清新与宁静;明度低的蓝色象征庄重与崇高;明度极低的蓝色象往着孤独与悲伤。蓝色产生有寒冷、消极与肃穆的心理联想。

紫色象征着华贵、娴静、优雅。紫色的心理联想取决于它不同的明度和纯度,如明度和纯度高的紫色,具有威严和豪华之感;淡紫色具有一种缠绵徘恻、思念之感;暗紫色具有一种忧伤感。

白色象征着清净、纯洁、素雅、明朗和高远。白色具有最大的明度,有向外扩展的视觉感受。

黑色象征着庄严、神圣、悲哀、深沉、忧伤、肃穆。纯黑色在摄影作品中很重要,无论画面是高调还是低调,是冷调还是暖调,纯黑色都是不可缺少的。

色彩的配合,以补色和对比色的配合效果最强烈,给人的视觉刺激最大;类似色的配合(两种色彩含有同一成分,如绿色和黄色,绿色中有黄的成分在内)稍次;同种色的配合(相同的色相,只有明度的差别)效果较弱。

常用冷色的儿童,性格会偏内向、沉稳,也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忧郁,常用暖色的儿童,性格则活泼开朗,善于交流和表达自我,内心充满阳光。极端的偏执和使用某一颜色,则暗示内心的不平静和破坏欲。

6)儿童所使用的形式,色彩和构图与其人格及社交发展有关,此点即艺术治疗工作的基本假设之一。

注:

儿童艺术创作的形式、色彩、构图对艺术治疗的作用我不清楚,也不了解,但从多年的教学观察中,我确实发现,活泼开朗的儿童创作的形式、色彩 、构图比较多变,这类儿童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一些。内向沉稳的儿童,艺术创作的构图、形式、色彩比较固定,不容易被影响和改变,而这类儿童在课堂和艺术创作的活动中会表现的比较安静和被动,更多的依赖老师和环境的调动。

7)虽然环境为影响学习的要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幼儿,其创作出来的视觉形式十分类似。

注:

这一期的儿童,对外界的认知有限,更多的遵从于本能表达,人烦的原始本能是不受文化和地域影响的。

8)绘画技能的自然发展约在青少年期趋于停止。

注:

青少年期课业负担加重,儿童会减少自主艺术创作或停止继续的艺术学习,不知是否和这个原因有关。

9)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别差异性。此个别差异性的测量,即艺术治疗的工作特质之一。

注:

儿童的这种差异性是由儿童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性格、家庭环境等诸多原因影响而形成的,是有客观形成背景的,所以这些差异应该被认可和尊重,不要盲目期望你家孩子画出如别的孩子那样豪放饱满的作品,你的孩子不可能成为别的孩子,因为别的孩子成长的客观背景根本无从复制!

10)艺术为一自我表达的方式,它给予意念一个视觉的形式。

注: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也不要期望不同的儿童画出相同的作品来,因为每个儿童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儿童的想法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是会发生改变的。

欣赏儿童的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表面的形式,应该走进去探索儿童真实的藏于视觉形式之下的内心的想法。

11)艺术为人类的象征系统之一,经由对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教育、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及对艺术品的研究,我们便能对儿童艺术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注:

因此,不要开口闭口就是我不懂艺术我不会欣赏孩子的画。缺什么补什么,只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无论你想从作品中了解儿童的什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评论这张
 
阅读(1086)|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